其他
《现代教育管理》2022年总目录(上)
001.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|周洪宇,李宇阳(1.1)002.世界一流大学的生成本质、生成起点及生成动力|林杰,琚琼(1.14)003.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与实践进路|赵蒙成(2.38)004.“成”自觉之人,“全”生命价值|陆琦,肖龙海(2.48)005.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根本遵循、目标导向与价值旨归|梁大伟,茹亚辉(6.20)006.场域与惯习: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分化机制|毛小平(6.27)007.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框架构建与实践路径|高朝邦,王妤,李霞等(7.17)008.新时代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守正创新|马其南,陈吉庆(7.27)009.全球工程创业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与热点主题|邵彬彬,张炜,王良(8.38)010.劳动教育的本质解构、现实困境与可为路径|韩天骄,苏德(8.48)011.教育公益组织“嵌入式”参与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|王正青,陈臣(10.41)012.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、目标指向与实践路径|马一先,邓旭(10.50)013.什么是一流大学的“一流管理”境界|程斯辉,刘宇佳(11.18)014.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本质、判定和建设路向|李枭鹰(11.26)015.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三重逻辑|孙绵涛,吴亭燕(12.1)
016.周远清高等教育思想的哲学之思|李金文(12.11)
决策参考017.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发展创新的逻辑与路径(笔谈)|周海涛,郑淑超,施悦琪等(1.22)018.教育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与未来展望|马陆亭,许海霞,王蕊等(4.1)019.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与路径|贾琳琳,张姝玥(4.12)020.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路径|张德祥,贾枭(5.1)021.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我国的应对|蔡宗模(5.10)022.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升级与高等教育体系再造|高明(6.38)023.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:内涵、挑战与路径|郑文龙,欧阳光华(6.46)024.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内生力培育:价值定位与推进策略|李祥,晋家洪(7.35)025.中西部高等教育空间竞争力生成逻辑: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|倪静,陈恩伦,叶明裕(7.46)026.中小学课后服务功能如何优化|周洪宇,王会波(8.1)027.我国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发展的新态势与东北地区的应对思路|单春艳,张妍,曾慧玲(8.11)028.从外延转向内涵: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格局|李广,苑昌昊,王奥轩(9.20)029.从高速度到高质量: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反思|张地容,杨丹,李祥(9.29)030.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法治新样态:理念、制度与行动|马焕灵(10.22)031.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师德建设的历史方位、核心体系与保障机制|孙中华,刘学智(10.33)032.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高等教育、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效应|蔡文伯,陈念念(11.33)033.长江经济带城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布研究|黄艳,王懿,周洪宇等(11.43)034.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:价值意蕴、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|侯怀银,宋美霞(12.16)
035.县域办学:普及化时代高校布局和乡村振兴的双赢选择|高宏赋,马陆亭(12.27)
教育评价036.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|蔡文伯,陈念念(1.41)037.委托评估背景下教育风险分担的“锁定”现象分析|孙阳春,张瑶(1.53)038.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中选择题的优势、特点及提升路径|东晓华(1.60)039.东升西降: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2020年总报告|高书国,杨晓明(2.17)040.高校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:理路、原则与指标|刘璐璐,史静寰(2.29)041.基于DEA和SFA效率值法的高校科研产出成果评价研究|姜华,杨莹,王鹏娟(4.40)042.灵魂·特色·效能:大学教育评价改革的三种取向|罗晶(4.50)043.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结构是否利于产业结构升级|周均旭,刘子俊,朱丹鹤等(5.54)044.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逻辑、现实依据及实践探索|于畅,高向辉,李明等(5.65)045.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校学生评教:问题表征与制度变革|田贤鹏,姜淑杰(9.74)046.学科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:改革动因、要素构成和体系建构|张威,贾建锋,李昱颖(9.84)047.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检视与优化建议|徐文娜,孟宪彬,李潮海等(11.91)
048.我国省际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变化与差异|莫东晓,韩新平,海颖(11.98)
师资管理049.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的话语分析|林一钢,张书宁(1.66)050.国际学前教师队伍建设:样态透视与经验启示|钟秋菊,张一春,兰国帅(1.75)051.中小学高级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策|赵岚,伊秀云(2.94)052.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测量工具的编制与质量评估|李佳哲,胡咏梅(2.102)053.论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八大关系|李芒,黄琳,张华阳(3.48)054.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:框架与路径|张炜,张万红(3.57)055.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:逻辑理路、体系契机与发展路向|刘义兵,汪安冉(4.73)056.大学教师学术创业:从外驱走向自觉|付八军,陈福喜(4.83)057.校长文化建设焦虑:表征、成因与调适路径|岳伟,王仙红(5.74)058.教师发展力的存在表征、受限归因与激活建议|孟凡丽,魏宝宝(5.82)059.创新链视角下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:结构、成长困境与培育路径|杨刚,彭涵(7.75)060.深化师范生科创教育之“流变”理路|吴振利(7.87)061.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本质|马健生,李朝霞(9.39)062.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负担:现实表征、深层困局与防范机制|张聪(9.46)063.教师工作强度:认识进阶与学术视野|柳海民,杨宇轩(10.1)064.教师工作时空合理化:教师个体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|林丹,张璇(10.12)065.校长授权型领导—教师自我领导匹配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|鲍传友,马楠(11.54)066.乡村校长价值领导力的意蕴解析、实践理路和提升策略|姚晓兰,倪胜利(11.63)067.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测量模型的构建与评价策略|赵岚,邱阳骄(12.52)
068.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适策略|秦一铭,李广(12.61)
教学管理069.生态视域下一流学科的成长逻辑与建设方略|马廷奇,郑政捷(1.83)070.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: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|刘智,张超然(1.93)071.从规制到赋能:面向泛在学习时代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重构|郭璨(1.101)072.“双线融合教学”:高等教育未来教学的新形态|朱德全,罗开文(2.1)073.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|任昊,傅秋野(2.9)074.大学课程在线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行为|刘思强,贺晖(3.66)075.基于2030能力框架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究与启示|臧玲玲(3.74)076.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|包水梅,陈嘉诚(6.54)077.小学全域性成长课堂:内涵要义、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|马福兴(6.64)078.在线群体学习制:教育4.0时代大学班级授课制的“废”与“立”|黄明东,蔺全丽,刘婷等(7.95)079.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角色适应及其类型|郑巧,玄兆丹,李凌艳(7.104)080.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活力、困境及进路|冯多,李大棚(7.113)081.高校党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、目标及路径|傅瑶(7.122)082.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学的逻辑审视|杜尚荣,林鑫虹,游春蓉(8.77)083.“新工科”背景下卓越工程师培养:基于TRIZ-TAN耦合模式的构想|陈红兵,李媚,孔祥伟(8.85)084.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|蒋占峰,刘宁(9.111)085.精准+智慧:第四研究范式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|刘越,曲建武,宋林萱(9.119)086.形成性教学反馈视角的大学混合式课程互动融合模式研究|朱泓,吕柔(10.90)087.“多元交互”在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、框架及路径|李欣,张威(10.101)088.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逻辑遵循、实践困境与行动路向|李辉,杨思佩(11.110)
089.“双减”政策背景下的作业研究: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启示|周序,张钰苑(11.120)